科学未解之谜“元气”,修炼方法

点击图片查看原图
  太上老君,姓李名耳,字伯阳,道教始祖,是道教“三清”尊神之一的“太清道德天尊”。
太上老君长生道,是太上老梦传弟子鸿儒道长所创。幽州隐士鸿儒道长,一日夜梦,受始祖太上老君点化,以弘扬得道长生为宗旨,秉承帮助入道者修道而长生为使命,为更多想通过修道长生的人们传授修道得道方法。
长生之道,即长寿之道,养生之道,其核心是修元气,练气、行气、养心、养神、通血脉,及中药辅助来躲避虚邪贼风等致病因素。元气,即真气,是人体最根本、最重要的气,是人体生命活动的原动力。元气是生命之本,是生命之源,元气充足则健康,元气受损则生病,元气耗尽则死亡,元气决定着生命的全部。
修道,即是学道,悟道,行道,证道的一个过程。修正自己的行为,使身心趋于正道,进而提升“与万物为一”“与道合一”的境界。道生一,一生二,二生三,三生万物”。“道”是“自然而然”的规律。人法地,地法天,天法道,道法自然。

天雨虽宽,不润无根之草;修长生再好,难渡无缘之人。请不要质疑太上老君长生道,保持心静,自然而然,上善若水。更不要妄加评论始祖,不要做对始祖不尊之事。
捐99.00元,成为太上老君长生道长生之路会员,获得选修的长生修练秘籍辅导。捐3600.00元,成为太上老君长生道长生不老会员,获得全部长生修练秘籍的辅导。

询价
 
详细说明
元气,最早属中国古代哲学概念,指产生和构成天地万物的原始物质。元气论,中国古人关于构成生命与自然的基本物质观念。元是开始的意思,也就是说元气是万事万物的根源。

元气,中医术语。元气,是人体最根本、最重要的气,是人体生命活动的原动力。中医学理论认为元气来源于先天之精气与后天之水谷精微。《难经》又称“原气”;《内经》虽无“元气”或“原气”之称,但有“真气”之说。元气、原气、真气,三者的内涵是同一的,都是指先天之气。

元气的概念

元气,是人体最根本、最重要的气,是人体生命活动的原动力。
元气主要由肾藏的先天之精所化生,通过三焦而流行于全身。
元气的生成来源是肾中所藏的先天之精,先天之精化生的元气生于命门,《难经·三十六难》说:“命门者……原气之所系也。”肾中先天之精禀受于父母的生殖之精,胚胎时期即已存在,出生之后,必须得到脾胃化生的水谷之精的滋养补充,方能化生充足的元气。因此,元气充盛与否,不仅与来源于父母的先天之精有关,而且与脾胃运化功能、饮食营养及化生的后天之精是否充盛有关。若因先天之精不足而导致元气虚弱者,也可以通过后天的培育补充而使元气充实。如《景岳全书·论脾胃》说:“故人之自生至老,凡先天之有不足者,但得后天培养之力,则补天之功,亦可居其强半,此脾胃之气所关于人生者不小。”
元气是通过三焦而流行于全身的,《难经·六十六难》说:“三焦者,原气之别使也,主通行三气,经历于五脏六腑。”元气发于肾,以三焦为通路,循行全身,内而五脏六腑,外而肌肤腠理,无处不到,发挥其生理功能,成为人体最根本、最重要的气。

元气的生理功能

一、推动和调节人体的生长发育和生殖机能
元气推动人体生长发育和生殖机能的生理作用,与肾气的功能类同。由于肾精的主体成分是先天之精,肾精所化生的肾气也主要是先天之气,因而元气与肾气的构成成分大致是相同的,所发挥的功能也基本类似。元气的盛衰变化体现于机体生、长、壮、老、已的自然规律。人从幼年开始,肾精以先天之精为基础,得到后天之精的补充而渐渐充盛,化生元气,促进生长发育。经过一段时期,从婴幼儿成长到青壮年,此时由于肾精充盛到一定程度,化生充足的元气,使机体发育,形体壮实,筋骨强健,同时具备了生殖能力。待到老年,由于生理和病理性消耗,肾精渐衰,化生元气渐渐减少,形体出现衰老之象,生殖机能也随之衰退,直至元气衰亡,生命终止。因此,元气不足则易于出现生长发育迟缓、生殖机能低下及未老先衰的病理改变。
二、推动和调控各脏腑、经络、形体、官窍的生理活动
元气通过三焦,布散全身,全面地促进和调控全身各脏腑经络形体官窍的生理活动。例如,它既能使心神兴奋,又能使心神宁静;既能发挥推动、兴奋、化气、温煦等属于“阳”的功能,又能发挥宁静、抑制、成形、凉润等属于“阴”的功能。因此元气可分为元阴、元阳,而且影响一身之阴阳。元气发于命门,故《景岳全书·传忠录下》说:“命门为元气之根,为水火之宅,五脏之阴气非此不能滋,五脏之阳气非此不能发。”同时,命门之水火、元气之阴阳之间的协调平衡才能保持脏腑功能处于“阴平阳秘”的健康状态。
总之,机体的一切生命活动都是在元气推动和调控下进行的,元气是生命活动的原动力,元气亏少或元阴元阳失衡,都会产生较为严重的病变。

修炼元气之法

一、寡欲。“仙经云:我命在我,保精受气,寿无极也。又云:无劳尔形,无摇尔精,归心静默,可以长生。生命之根本,决在此道。虽能呼吸、导引、修福修业、习学万法、得服大药,而不知元气之道者,如树但有繁枝茂叶,而无根 ,岂能久活耶。若以长夜声色之乐,嗜欲之欢,非不厚矣,卒逢矢逝之悲,永捐泉垄之痛,是则为薄亦已甚矣。若以积年终日,勤苦修炼,受延龄之方,依玉经之法,遵火食之禁,知元气之旨,拘魂制魄,留胎止精,此非不薄矣,卒逢长久之寿,永住云霄之境,是则为厚亦已甚矣。故性命之限,诚有极也,嗜欲之情,固无穷也。以有极之性命,逐无穷之嗜欲,亦自毙之甚矣。”

二、存道化精。“须知性分有极,生涯难保,若不示之以枢机,传之以要道,宣之以心髓,授之以精华,则片言旷代,一经皓首,不可得闻道矣。夫道者何所谓焉?道即元气也。元气者,命卒也。命卒者,惟中之术也。以存道为法,化精为妙,使气流行,运无阻滞,是故流水不腐,户枢不蠹。若知玄之又玄,男女同修,夫妇俱仙,斯谓妙道。
仙经云:一阴一阳谓之道,三元二合谓之丹。溯流被脑,谓之还精。化为气,谓之转。一转一易、一益,每转延一纪之寿,九转延一百八岁。西王母云:呼吸太和,保守自然,先荣其气,气为生源。所谓易益之道。益者,益精也;易者,易形也。能益、能易,名上仙籍。不益、不易,不离死厄。行些道者,谓常思灵宝。灵者,神也;宝者,精也。但常爱气、惜精、握固、闭口、吞气、吞液、液化为精,精化为气,气化为神,神复化为液,液复化为精,精复化为气,气复化为神。如是七返,七还,九转、九易。既益精矣,即易形焉,些易非是其死,乃是生,易其形,变老为少,变少为童,变童为婴儿,变婴儿为赤子,即为真人矣。至此道成,谓之胎息。修行不倦,神精充溢,元气壮实。脑既已凝,骨亦换矣。
仙经云:阴阳之道,精液为宝,谨而守之,后天而老。又云:子欲长生,当由所生之门,游处得中,进退得所,动静以法,去留以度,可延命而愈疾矣。又云:以金理金,是谓真金;以人理人,是谓真人。人常失道,非道失人,人常去生,非生去人。要常养神,勿失生道,长使道与生相保,神与生相守,则形神俱久矣。王母云:夫人理气,如龙理水,气归自然,神归虚无,精归泥丸,水出高源,上入天河,下入黄泉,横流百川,终归四海。气之与水,循环天地,流注人身,轮转无穷,运行无极,人能治之,与天地齐,其经日月同其明矣。
古诜记云:人之元气,乃神魂之肴馔,故曰子丹时肴馔正黄,是以神服元气,形食五味,气清即神爽,气浊即神病,故常谓匀修炼气,常令气清,所谓炼神、炼魂、却鬼、制魄,使形神俱安,夫魂降于天,谓之神,魄本于地,谓之鬼。鬼即属阴,神即属阳,所以炼魂神,服元气,千万不死,身得升天。食五味、祝淫鬼,千万皆死,形没于地。夫魂飞于天,魄沉于泉,水火分解,各归本元,生则同体,死则相县,飞沉各异禀之自然,何哉?如一条之木,以木燔之,烟即飞上,灰即下沉,亦是自然而然也。”

三、炼津。“九皇上经曰:始青之下月与日,两半同升合成一,出彼玉池入金室,大如弹丸黄如桔。中有佳味甜如密,子能得之慎勿失。注云,交梨火枣,生在人体中,其大如弹丸,其黄如桔,其味甚甜,其甜如密,不远不近,在于心室。心室者,神之舍,气之宅,精之主,魂之魄。玉池者,口中舌上所出之液,液与神气一合,谓两半合一也。太清诰云:许远游与王羲之书曰:夫交梨火枣者,是飞腾之药也,君候能剪除荆棘,去人我,泯是非,则二树生君心中矣。亦能叶茂枝繁,开花结实。君若能得食一枝,可以运景万里,此则阴丹矣。但能养精神,调元气,吞津液,液精内固,乃生荣华。喻树根壮叶茂,开花结实,胞孕佳味,异殊常品,心中种种,乃形神也。阴阳乃日月雨泽,善风和露,润沃溉灌也。气运息调,荣枝叶也。性清心悦开花也。固精留胎,结实也。津液流畅,佳味甜也。古仙誓重,传付于口,今以翰墨宣授,宜付奇人矣。
道林云:此道亦谓玉醴金浆法。玉醴金浆乃是服炼口中津液也。一曰精,二曰泪,三曰唾,四曰涕,五曰汗,六曰溺。人之一身,有此六液,同一元气,而分配五脏、六腑、九窍、四肢也。知术者,常能岁终不泄。所谓数交而不失出,便作独卧之仙人也。常能终日不唾,恒含而咽之,令人精气常存,津液常留,面目有光。老子节解云:唾者,溢为醴泉,聚流为华池府;散为津液,降为甘露,漱而咽之,溉脏润身,通宣百脉,化养万神,支节毛发,坚固长春,此所谓金浆也。可以养神明、补元气矣。若乃清玉为醴,炼金为浆,化其本体,柔而不刚,色莹冰雪,气夺馨香,饮之一杯,寿与天长,此所谓外金浆也。可以固形体、坚脏腑矣。又常使身不妄出汗,汗是神之信元,调而运动,微汗者,适致也。乃勿冲冷风。若极劳形,盗失精汗者,脉沐不止,大困神形,固当缓形、徐行,劳而不自,令人起坐轻健,意思畅逸。又常伺侯大小二事,无使强关抑忍,又勿使失度,或涩、或寒、或滑,多皆伤气害生,为祸甚速,此所谓知进退存亡,圣人之道也。”

四、八字妙门。“八字妙门一元真法,谓之虚心、实腹、饥气、渴津,八字是也。诀云:常能虚寂一心,善亦不贮,岂况一尘秽恶,所谓静心守一,除欲止乱,众垢除,万事毕,恒使腹中饱实。所谓腹中无滓秽,但有真精元气。淘汰修炼不辍,自然开花结实矣。饥即吞气,渴即咽津,不饥不渴,即调习,使周流通畅、不滞、不隔、蠢蠢陶陶、滔滔乐乐,不知天地大小,不知日月迥转,可以八百一十年为一大运耳。夫修炼法者言调各神气,使周流不竭绝于肾。肾乃命门,故曰命术也。神气不竭则身形长生,炼骨化形,游于帝庭,位为真人,以养元气,男女俱存。经颂云:道以精为宝,宝持宜密秘。施人则生人,留己则生己……天地有阴阳,元气人所贵,贵之合于道,但当慎无贵。夫能养其元,绵绵服其气,转转还其精,冲融妙其粹。夫能服元气者,不可与饵一叶、一花、一草、一木、灵芝、金石之精,滞砂砾之滓秽同日同年而语哉。
老子云:精者,血脉之川源,守骨之灵神,故重之以为宝。气者,肌肉之气云,固形之真物,故重之以为生。人之一身,法象一国,神为君,精为臣,气为民。民有德可为尊,君有道可以永久有天下。是以能养气有功,可化为精,养精有德,可化为神;养神有道,可化为一身,永久有其生。三一诀云:修炼元气真神三一,存至者,即精人为神,神化为婴儿,婴儿化为真人,真人化为赤子,赤子乃真一也,一乃帝君也。能统一身,主三万六千神,帝若在身,三万六千神无不在也。故能举其身,游帝庭。天老十千经云:食气之道,气为至宝。一岁至肌肤充荣,二岁至机关和良,三岁至骨节坚强,四岁至髓脑填塞,(原书注:填塞,满塞也。)天有四时,气应四岁,食气守一,功备四年,则神与形通,形能通神,如日明焉,不视而见形,不听而闻声,不行而能至,不见而知之。所谓形一神千,得称为仙;形一神万,得称婴儿;形一神万八千,得称真人;形一神三万六千,得称赤子,即真一帝君矣。”

五、至无法、胎息法。“夫元气有一,用则有二;用阳气则能飞行自在,朝太清而游五岳;用阴气即能住世知寿,适太阳而游洞穴。是谓元气一性阴阳二体。一能生二,二能生三,三生万物。万物若不得元气分阴阳之用,即万物无由生化、成长,故神无元气即不灵,道无元气即不生,元气无阴阳即不形,形须有气,气须有阴阳,阴阳须有精,精须有神,神须有道,道须有术,术须有法,法须有心,心须有一,一须有真,真须有至,至无、至虚、至清、至净、至妙、至明,至至相续,亲亲相授,授须其人,非道勿与。人能学道是谓真学,学诸外事是谓淫学,亦邪道。夫学道谓之内学,内学则身内心之事,名三丹田,三元气。一丹三神,一气分六气,阳而终九,阴则终六,阳九阴六,天地之极,亦人之极,至此谓之还元返本。夫云;极者,元气内藏,尽无出入之息,兼为有窍作出入息处,亦皆并无出入之息,此名得道,谓之至无也。
真经曰:修炼元气至无出入息,是落籍逃丁之士,不为太有所管,三官不录,万灵潜卫矣。夫称混元者,气也,周天之物,名之混元。混元之气者,本由风也,风力最大,能载持天地、三才、五行;天地、三才、五行不能大其风,风气俱同一体,而能开花、折柳、结实、成果,莫不由其四气八风也。夫修心是三一之根,炼气是荣道之树。有心有气,如留树留根,根即心也。存心即存气,存即存一,一即道也。存道即总存三万六千神,而总息万机,总息万机即无不为,而无不为即至丹见矣。服至丹者与天地齐年。何谓至丹?至丹即丹田真神,真一帝君,存身为主从神,存体元气不散,意绝淫荡,气遵禀其神,禁束其故,气至无出入之息。能胎息者,命无倾矣,谓形留气住,神运自然。罗公远三岑歌云:树衷培土,阳衰气补,含育元气,慎莫失度。注云:无情莫若木,木至衰朽,即尘土培之尚得再荣,又见以嫩枝拉续,老树亦得长生,却为芳嫩。用意推理,阳衰气补,固亦宜尔。衰阳以元气补而不失取,其元气津液返于身中即颜复童矣,何况纯全正气未散,元和纯一,遇之修炼,其功百倍,切忌自己元气流奔也。”

六、节气法。“夫修炼常须去鼻孔中毛,宣降五脏六腑谷滓秽浊,洗漱品齿,沐浴身体,诫过分酒,忌非适色,遇饮食先捧献明堂前,心存祭祀三丹田、九一帝真、三万六千神君。恒一其意,专调和神气本末来去,常令息匀,如此坚宰,精气得固,即学节气。节气时,先闭口,默察外息从鼻中入,以意预料入息三分而节其一分,如此不得断绝。夫节气之妙,要自己意中与鼻相共一则节之,其气乃便自止。惊气之出入,人之不节之,其气乃亦自专出入;若解节之,即不敢自专出入,是谓节之由人不气也。夫气与神复以道为主,道由心,心由意,即知意为道主,意亦可谓之神也。大约神使其气,以意为妙。鼻失出口亦劳闭之舌柱齿觉小闷,闷即微微放之,三分留一,却复闭之,如上所说,当节气令耳无闻,目无见,心无思,周而复始。调节器习之气未调和,常放少许出,意度气和,即如法节之。若意能一日节之然如常息者,其气即永固,不假放节,但勤用功,即气自永息,不从口鼻出入,一一自然从皮肤、毛孔流散,如风云在山泽、天地,自然自在。
仙经云:元气调伏,常常服之,不绝不竭,自不从口鼻出。修炼百日已来,耳目自然不闻见也。
元气诀云:天地自倾,我命自然,黄帝求玄珠,使离一不获,罔象乃获者,玄珠气也,离娄目、罔象心也,元无者,道体虚无自然,乃无为也。无为者,乃心不动也,不动也者,内心不起,外境不入,内外安静,则神定气和,神定气和则元气自至,元气自至,则五脏通润,五脏通润,则百脉流行,百脉流行,则津液上应而不思五味,饥渴永绝,三田道成,则体满脏实,童颜长春矣。夫元气修炼,气化为血,血化为髓,一年易气,二年易血,三年易脉,四年易肉,五年易髓,六年易筋,七年易骨,八年易发,九年易形。从此延数万岁名曰仙人。九年是炼气为形,名曰真人;又炼形为气,气炼为神,名曰至人。仙经云:神常爱人,人不爱神,神常爱者,籍身以养灵也,人若造凶作恶,即陷坏身,身既毁败,神乃去人,神去人死,得不惊哉。”

七、咽气法。“夫长生之术莫过乎服元气,胎息内固,灵液金丹之上药。所以禽虫蜇藏以不食而全,盖是息待其元气也。节气功成,即学咽气。但合口作意,微力如咽食一般,咽液咽气皆如咽食,存想入肾、入命门穴,循脊流上,溯入脑宫,又溉脐下,至五星五脏相逢,内外相应,各各有元气管系连带。若论元气流行,无处不到,若一身内外疾病之处,以意存金木水火土五色相克、相生,以意注之,无不立愈。又有妙诀,虽云呵 呼吹嘘唏一六之气,不及冷暖二气以愈百病。夫节气从容稍久。含气候暖而咽之,谓之暖气,可愈虚冷;若才节气,气满便咽,谓之冷气,可愈虚热。临时皆以意度而行。又或有病,但以呵,呵十至三十,知其应验,酒毒、食毒俱从呵气并出。”

八、存一法。“若人能专心服元气,更须专念于一,存而祝之,可与日月同明矣。夫天得一以清,天即泥丸,有双田宫,紫宫,亦曰脑宫,宫有三焉:丹田、洞房、明堂,乃上一神所居也,其名赤子、帝卿、元先,常存念之,即耳聪目明,鼻通脑实矣。地得一以宁,地即脐中、气海,亦有丹田、洞房、明堂三宫,下三一神所居也。其名婴儿、元阳、谷玄,存念之永久,即口不乏津,腹实,心寂不乱、不惑,自通神灵矣。神得一以灵,即心主于神,心为帝王,主神气变化,感应从心,非有、非无、非空、非色,从粗入细,从凡入圣。心为绛宫,亦有丹田、洞房、明堂三宫,三一神所居也。其名真人、子丹、光坚,存念不绝,即帝一不离身心,身心安安,遇白刃来逼,但当念一,一来救人,必得免难。道不虚言,其三丹田,其神九人,皆身长三寸,并衣朱衣冠,帻先履坐,金床玉榻,机按金炉,常依形象,存而念之。(原书注:一云男即一神长九分,女长六分,其两存注之。)夫元命者,元气也。有身之命,非气不生,以道固其元,以术固其命,即身形神气永长存矣。我命之神,即三丹田之三一神也,其形影精光,气色凡三万六千神,皆臣于帝一,一分二,谓阳气化为元龙,阴气化为玉女。诀云:气之所在,神随所生,神在气即还,神去气即散。若能存念其神,以守元气,气亦成神,神变成气,修之至此,气合则为影、精光、气色;气散则为云雾、风雨,出即为乱,入即为真。上结三元,下结万物,静用为我身,动用为我神。形神感应,在乎运用。神气变化,在乎存念。三元经云:上元神名曰元,中元神名还丹,下元神名子安。亦须知三一九神专存念之,凡出入行住会起,所遇皆然,精意专念,玄之又玄,道之极秘矣。”
更多>相关培训
科学未解之谜“元气”,修炼方法 太上老君养生诀,保全真性,延年益寿 辟谷术之服气诀原文和释义 仙家秘传“五禽戏”气血运行,经络畅通,意守丹田,静极生动 太上老君服气诀 《道德经》全文及译文 道家引导术(入门七式)、练气、冥想修行方法 道家导引术十五式:一种可以带动全身气血循环的养生功法
网站首页  |  关于我们  |  联系方式  |  使用协议  |  版权隐私  |  网站地图  |  排名推广  |  广告服务  |  积分换礼  |  网站留言  |  RSS订阅  |  违规举报